随着《广州市中小学校基础教育设施三年提升计划(2016~2018年)》、《广州市中小学发展策略研究与布点规划》(草案)相继公布并征求意见,新建学校规划的落地使得广州房价出现了变动,业内人士分析,这会造成一些区域房价的拉升。据《广州日报》报道,对于家长来说,这又是一道难题。由于小学招生每年5月公布当年的招生范围,不到公布一刻谁都不敢说属于名校招生的区域;而小升初政策近年也有大变化,各区都不一样,且谁也不能保证将来政策是否还有变化。
家长所面对的,的确是一道复杂的题目。如果他为了孩子将来上一个好的学校,而打算买一个学位房的话,他所动的脑筋,几乎是“哥德巴赫猜想”级别的。事实上,在我看来,可能比“哥德巴赫猜想”还要困难。因为“哥德巴赫猜想”研究的是未知的确定性,也就是说,虽然人们还不掌握,但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在那里,人们所要做的,是找出这个答案。而买学位房,尤其是买新建学校的学位房,却没有确定的答案,而是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就算家长买的房子距新学校只有咫尺之遥,而将来公布的“标准答案”说它不是学位房,那它就不是。
陈景润先生攻克“哥德巴赫猜想”,推动了科技进步,意义重大。但家长们关于学位房的“猜想”,对于社会而言,却毫无价值。对于个人而言,则增加了很多劳累,如果所买的房子,最后被确定不是学位房,那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为痛苦指数。
那么能不能让家长少一些“猜想”乃至不“猜想”呢?答案自然是有的。
先讲治标之策。相关部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,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。比如,那些新建学校、合并学校,别等两三年之后,报名前一两个月,才匆忙公布学位房的范围。能不能未雨绸缪,提前调研、提前规划、提前确定、提前公布呢?对于老学校,学位房的范围能不能保持稳定,不要轻易变动呢?其他相关政策,能不能同样保持稳定性呢? 前不久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(2016~2018)》,提到“楼盘预售前要公告学位信息”,是一个好的开端,但仅此还远远不够,何况有教育局官员还表示其落实难。
治本之策,当然是均衡教育资源。众所周知,之所以有些地段的学位房非常抢手,价格畸高,就是因为那些地段的学校比起其他学校,教学质量好。如果各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平均了,学位房的概念恐怕就要消失了。此前,广州市教育局大规模提升基础教育设施水平,新建改建合并100多所学校,我认为是均衡教育资源的契机。如果能落实到位,家长们就不用再为学位房而“猜想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