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,严守土地管理红线底线,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,厉行拆除违法占地建筑,依法依规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工作,最大限度消除违法状态。
2018年全市拆除建构筑物30万平方米,2018年度卫片违法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同比分别大幅下降了73.4%和83.2%,违法用地连续六年实现“负增长”,土地管理秩序好转趋势明显。
01.领导重视 市镇联动齐抓共管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违法用地整改工作,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抓好卫片执法检查,狠抓查处整改,完成整改任务。
2015年开始,中山市建立“两违”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,由分管自然资源和分管公安的两名副市长担任副召集人,定期研究部署“两违”问题治理工作,协调解决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
中山市自然资源、城管执法、住建、供水、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,联动执法,全力遏制违法用地的发生。
各镇区政府履行土地监管第一责任人职责,开展卫片执法整改工作,根据辖区违法图斑分布情况,落实整改查处责任人、标准和工作完成时限,每月上报拆除整改工作进度,推动违法用地整改工作顺利开展。
02.聚焦重点 防范管控双管齐下
针对以往公益公建项目违法用地突出的情况,中山市重点严控交通项目造成的违法用地,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“没有办理用地手续的交通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”,并成立市干线公路工作小组。
市自然资源局、交通局、交通集团等成员单位定期研究交通道路项目用地规划、征地工作,在项目选址前期严格把关,做好提前预判,完善用地手续。
据统计,2018年度卫片中道路违法用地面积占比24.7%、耕地面积占比8.3%,分别较2016年卫片中71.2%、69.5%的占比大幅锐减。
加强动态巡查。各镇区从源头防范,把运动式“突击战”转为常态化“持久战”,增加现场巡查人员数量和检查频次,结合无人机航拍等现代化手段,加大对所辖区域、重点地段动态巡查力度和频率,对新增违法用地实施“即建即拆”,从源头上堵住新增违法用地。
开展专项执法行动。开展中山市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三年行动(2018-2020年),实行全面治理、全区域查处、全天候管控,以拆除为重要抓手,全力争取违法建设零增长。各镇区抓住有倾向性、典型性的问题开展执法检查,通过检查解剖问题,研究引发违法行为的深层次原因,制定防范措施,堵住管理漏洞。
03.铁腕整治 形成治违高压态势
加强督导考核。每年市政府与各镇区签订土地管理工作责任书,其中明确镇区年度违法用地及违法耕地最大限额,将违法用地治理工作纳入镇区年度绩效考评范围。同时,按照“既查事又查人”的原则,移送公安机关8宗,移送监察机关14宗,形成强大威慑力。
采取强力措施推进违法用地整改。先后对东升镇、东凤镇及三乡镇5宗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较大的案件实施挂牌督办,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。
按照“减存量、零增量”的要求,逐步消除存量违法用地,在全社会形成铁腕整治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。
04创新机制 强化自然资源联合执法
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国土资源非诉行政案件“裁执分离”强制执行新机制,由以往“裁”“执”均由法院一家承担,改为由法院受理,依法裁决后由属地镇区政府承担执行裁决事项,从而解决长期困扰国土违法案件“移送难、执行难”两大问题,有效提高案件执行结案率。
开展国土规划专项整治工作,研究制定《关于全面加强违法用地联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创新违法用地联动执法方式,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及村(居)委会责任,完善镇、村执法监察信息网络,延伸土地执法巡查关口。实行“增违挂钩”联合惩戒新机制,对违法用地制止、处理不到位的镇区,在用地指标和用地规模上给予限制,严控新增违法。
来源:中山日报、广东自然资源、中山市自然资源局